王沛獲韜奮獎隨想——
  當編輯整整30年了。30年來尤其是最近10餘年間,從數十次四川新聞獎到3次中國新聞獎,從四川十佳新聞工作者到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我獲獎不少。到後來,獲獎越多,興奮度卻越低。這倒不是對獲獎一類事已能做到心如止水,而是由於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尚未成真。作為一個在新聞編輯崗位上度過一生最美好也最富創造力歲月的老新聞人,我對韜奮獎這一中國新聞編輯的最高獎心嚮往之。
  一旦夢想成真,欣慰自不待言,同時感到幸運。幸運,因為六十之年,機會就這一次了。幸運,更因為我生活在一個不僅人皆盡其才、人皆樂盡其才,而且人皆有平等成才機會的環境。
  讀大學時,因為學史卻醉心於文,我大約只能算二流學生。畢業後,同學間斷斷續續的來往中,我感到當年一流學生中的一些人職業人生並不稱心如意,而且都不是因為業務不濟。說起“單位”,往往表情複雜,欲說還休。有的人甚至為此遠走他鄉。這使我想起馬克思在論述人創造環境的同時強調的一句話:環境也創造人。我想凡中國職業人恐怕都能體會這句話的分量。因為,環境可以使人成為人才,也可以使人才成為人甚至庸人。
  我獲獎高峰期的起始年份是2003年,是年首次獲年度中國新聞獎。2005年辭去部主任職務專心當編輯後,職業人生進入新境界。這10餘年,就作品而言,無論寫還是編,數量和質量都超過以往,獲獎次數和等級連創新高;就學識而言,望六之年竟然上了一個臺階。
  個人職業人生中這兩個標誌性年份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川報集團的改革髮端於2003年以人事制度改革為核心的“三項制度改革”,行政、業務“雙通道”制度則誕生於2005年。特別是建立“雙通道”制度,對官本位顯規則和潛規則的革除、對官本位意識的蕩滌是空前的。“破”的力度空前,“立”的力度同樣空前:不僅從物質到精神,對優秀作品、對人才的獎掖力度空前,而且這種獎掖的穩定性、長期性和根本性,為我當新聞人來所僅見。因為,這不僅體現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價值取向,更形成了人人皆可成才而且人才輩出的制度設計。當一個無志於當官也不適合當官的人身不由己地擠在當官的單行道上,驀然發現旁邊有條新路,新路也能通向成功而且是志趣所在的成功,一步跨過去,則解放的不僅是才能,還有個性。
  新聞鏈接
  “辭職”部主任 專心作編輯
  2005年12月,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接到一個部主任的申請:請求辭去職務,潛心從事編輯工作。這位部主任就是王沛。他的理由很簡單:“辭官”後可以心無旁騖專註於編輯工作。3個月後,王沛在四川日報開闢個人評論專欄《餘人快評》,對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點評,觀點獨到、思想深刻,讓讀者覺得好看愛看。
  自1984年起擔任編輯,身處“改革之鄉”四川,王沛編輯撰寫了大量聚焦經濟體制改革的稿件,有些篇章至今仍是報社新進記者的教材。在王沛的指導下,一批年輕稚嫩的記者編輯也成長為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採編骨幹。短至二三百字的簡訊,長至大塊頭的述評,交給王老師後,記者們都會有一種期待,有時一個標題的提升,都會使稿件脫胎換骨。
  近十年來,王沛採(撰)寫、編輯作品共40餘件獲省級及省級以上新聞獎。其中,他作為第一作者撰寫的評論員文章《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戰勝特大地震災害》獲2008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編輯的《關於水電開發的思考》獲2004年度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編輯的《公安廳長直擊四大頑症/四條規定規範交警執法》獲2003年度中國新聞獎三等獎;1件作品獲全國省、區、市黨報新聞獎一等獎;19件作品獲四川新聞獎一等獎。
  因為出色的新聞業務能力和其作品在四川、在全國的影響力,王沛入選2004年度四川省十佳新聞工作者、2007年度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2011年被評為四川省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
  =
  =@F:\數字報\四川日報\1108\02.files\images\02_3_trs.jpg
  =許靜攝
  =11月7日,王沛在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頒獎報告會會場。 本報記者 許靜 攝
  =
  (原標題:我的職業人生:環境創造人 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cjcasz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