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新中軸線將再次蔓延,南段將矗立起四大文化建築——廣州美術館、廣州科學館、廣州博物館二手餐飲設備、廣州文化館,並將建設嶺南廣場和嶺南大觀園,嶺南文化核心區呼之欲出!這些備受矚目的公共建築和市民廣場將是什麼樣子呢?電視塔南廣場究竟是綻放三朵“英雄花”,還是呈現雲山珠水的畫捲,或者佈置“圍屋”、“端硯”?今日起,廣州文化設施“四大館”設計國際競賽方案開始向社會公開展示,市民可為“心水”方案投上一票。
  廣州美術館方案已定其他兩館方案台北婚禮顧問月底定奪
  文化設施“四大館”分為“三館一場”和“一館一園”兩片。“三館seo一場”位於廣州塔南側,北至珠江,南至新港中路,西聯赤崗領事館區,東至赤崗北路,總用地面積55.5公頃,包括廣州博物館、廣州美術館、廣州科學館和嶺南廣場四個項目。“一館一園”項目位於海珠湖公園北側,東起新光快速,西至楊灣涌,南抵海珠湖,北至新滘南路,總用地面積34.5公頃,包括廣州文化館和嶺南大觀園。
  “四大館”設計國際競賽辦公室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廣州美術館的方案已經是建築方案,所以展示現場的模型都是美術館的,該館的建設也將率先啟動建設;其他兩個館——廣州博物館和廣州科學館的方案還是概念方案階段。該負責人表示:“希望本月底能出來優勝方案,3月份出深化方案,具體開工建設時間現在還很難說。”據悉,廣州美術館、廣州博物館和廣州辦公室出租文化館的業主都是市文廣新局,而廣州科學館的業主單位是市科信局,嶺南廣場的業主則是城投集團。
  “三館一場”設計靈感來自鼎曜餐飲製冰機中國文化元素
  據介紹,“三館一場”8個參賽方案的靈感分別來自於中國文化的不同元素,通過現代設計手法,設計出風格各有特色的新廣州文化建築。
  各設計單位從嶺南建築的地域環境、氣候特征、文化象徵意義,造型、材質充分研究,抽取出嶺南建築風格的核心意義,運用現代的設計手法和建築科技設計出富有時代氣息的新嶺南建築。“一館一園”的四大特點是:景觀文脈、園中有園、濱水空間、地域特色。建築設計充分尊重嶺南文化特質,配合規劃的山水佈局。
  ■聚焦
  徵地拆遷量有多大?
  約26萬平方米
  據悉,“三館一場”規劃建設需重點研究和解決的五個主要問題:第一,妥善拆遷安置,提升區域居民生活品質;第二,打造中軸線南北段一氣呵成的城市景觀;第三,研究“三館一場”與廣州塔、赤崗塔的和諧共融;第四,實現工業遺產和古樹名木的保護和利用;第五,突破人、車、物流錯綜複雜的交通瓶頸。
  競賽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三館一場’涉及徵地拆遷面積約為26萬平方米,目前正在推進中,8個方案的拆遷面積基本相同。”
  嶺南廣場建成啥樣?
  古今雙塔、三大館及周邊文化元素交流平臺
  如何打造一氣呵成的城市景觀呢?各參賽方案均把嶺南廣場作為古今雙塔、三大館及周邊文化元素的重要交流平臺,將場地內部及周邊的要素串聯成整體,實現聚心作用。
  各方案充分考慮了立體景觀處理,連結各層功能。方案8把美術館、博物館和科學館的主入口集中設置地下負一層,融匯貫通三大場館。方案3立體廊橋保持中央綠軸的南北延續。方案4利用原廣州塔平臺高差設置戶外舞臺。
  TIT創意產業園如何利用?
  保護工業遺產 TIT局部保留
  在處理與現狀TIT園區的關係方面,方案1、3、5局部保留了TIT園區,實現新舊建築的融合利用;方案4復建部分TIT園區內的典型建築,方案7保留園區內樹木,方案8保留原建築痕跡作為景觀元素。
  通過對廣場及周邊各因素的統籌考慮,嶺南廣場為各種文化要素提供了交流的場域,實現了中軸線南端的文化休閑功能。
  綜合交通系統如何建設?
  雙塔路將下沉或將廣場整體抬高
  各家方案以構建以人為本的綜合交通系統為原則,結合平坦無阻的景觀設計概念,採用聯運交通系統,組合汽車,公交,人行,地鐵等多種交通工具,創造最大連接性。各方案均採用立體化設計,兼顧交通的便利與景觀的統一。其中7個方案都是採用了雙塔路下沉地面的方式,而方案1利用現狀高差把廣場整體抬高6米,保持地面交通暢通。
  ■投票方式
  記者從廣州市規劃局獲悉,廣州文化設施“四大館”設計國際競賽方案於今日起到本月23日向社會公開展示,市民可為“心水”方案投上一票。提交意見、建議和參與投票的渠道。市民可通過以下四種渠道提交相關意見、建議或參加投票。
  1.參觀現場並提意見,地址:海珠區閱江中路688號保利國際廣場中央廣場東裙樓二層大廳;
  2.廣州市越秀區吉祥路80號市規劃局廣州文化設施“四大館”設計國際競賽委員會辦公室,郵政編碼:510030;
  3.提交電子郵件,郵箱地址:gz2013competition@163.com;
  4.登錄網站並提意見,網址:www.upo.gov.cn。
  ■三館一場方案簡介
  方案延綿不絕的畫捲
  美術館建築造型結合三個不同大小的體塊,結合一個循環的坡道系統組成內部空間。
  博物館的體量通過公共路徑相互連接,就像欣賞一幅畫,展開再捲起。沿著路徑,因展品性質不同而設置不同的照明,就像走在一幅中國畫中,隨著路徑,轉折到不同的故事與旅程。
  方案河畔多彩的城市之花
  場地周邊的道路下沉,實現了地面全貫通的步行廣場。用坡道、開口、庭院連接各層,從而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立體廣場。3個館就像3朵花,每一朵都根據其所處位置和功能特別設計而成。
  方案水韻嶺南 雲山畫捲
  立體廊橋北接對岸花城廣場、南跨新港中路,沿軸線“灑落”的水滴形成下沉式景觀節點,把地下商業空間與地上的廣場活動自然聯繫,珠聯璧合,為市民創造豐富多元的城市公共空間。美術館的設計借鑒嶺南水墨畫的藝術意境,讓白雲山層巒疊嶂的奇景展現在如同宣紙一般卷曲柔化的立面之上,建築猶如浮現於天地之間。
  方案珠水流觴·墨硯銀貝·赤塔黃龍
  方案以水作為設計主題,從珠水分叉交錯、織成網狀、互相連通的天然形態中獲取設計靈感,整體塑造廣州市南中軸線的個性形象,打造一條如蜿蜒的中央水帶綠軸,從珠江向南緩緩匯入海珠湖,以此隱喻珠水綿延,川流不息,繁榮嶺南文明數千年。北段為城市集會區,處於電視塔南廣場及國際媒體中心。設置緩坡臺地的露天開放劇場,能快速疏散大量瞬時人流。
  方案雲間三味
  城市及景觀設計受白雲群山及珠江中洲嶼的啟發,在規劃自然森林的基底之上,散佈形狀各異的“島嶼”。美術館被分隔成三個“凹”字形,暗喻當地傳統圍龍屋建築的同時,形成了極具現代感的韻律與虛實。
  方案英雄花盛開
  設計由珠江邊開始,一個“天幕涼棚”從江邊向南延伸。一系列下沉庭院為地下空間提供了安全通道,及景觀、通風和採光。科學館和博物館通過城市尺度的門廊空間相呼應,以‘廣州之門’的形態,強化新城市中軸線。
  美術館宛如一朵盛開的英雄花獨立於舒展的水面中央。所有展廳都圍繞一個圓形中庭。屋頂結合大面積的通風遮陽設計,防止過度的太陽輻射,降低製冷負荷,穹頂的遮光與導風系統,為中庭帶來充足而受控的光線與空氣流通。
  方案山水林田構築中軸——“文化綠洲”
  嶺南廣場,其獨特之處在於它與嶺南文化緊密相連。在此,建築與景觀高度融合成為一體正如這世外桃源,山,水,林,田構築成一片自然綠洲。三個博物館各代表三種不同形態的山石,太湖石,峽谷,石林;三館建築形態自由奔放,與嶺南廣場景觀高度融為一體,用一種新尺度與現代語言闡釋嶺南園林與建築的精髓。
  方案走入嶺南文化藝術新客廳
  三館一場定位為功能完善的嶺南文化藝術博覽園,其由北向南依次分為“穹宇園”、“三才園”、“赤方園”。三園喻指天地人,凝結了嶺南新時代智慧結晶,並由一條文化中軸線串聯。人們由共享出入口——嶺南藝術之門——踏上發現廣州人文藝術的神奇之旅。
  ■一館一園方案簡介
  方案融源
  一館一園,即廣州文化館項目基地位於廣州中軸線南段。整體設計吸取嶺南造園的精髓:建築造型方正,園林採用固有的自然形態。五魚逐穗的構思聯繫舊城軸線的五羊傳說,魚作為生態濕地隱喻符號,形成向心式佈局。建築細部運用現代的技術演繹嶺南傳統建築通,透,輕,巧的原則。
  方案文化的交融
  設計靈感取自於北來的內陸文化與南來的海洋文化交融而成的嶺南文化。環線串聯東西地塊,通過線的交疊表達海陸文化的交融,同時將地塊分為東區、中區、西區。方案的北環線為代表內陸文化的人文軸,南環線為代表海洋文化的濱水軸,由此形成多層次的景觀文化脈絡。方案在人文軸與濱水軸的交叉點,即文化交融點處設計了嶺南文化起源的展示園。
  方案嶺園圍院庭庭相印
  通過引入新有機網格的手法將海珠湖和綠色中軸融合,同時與周邊城市肌理更好地對接,易化行人與訪客的通行。這樣,文化空間和綠色空間自然地與城市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新的有機城市。
  方案築·景·榕·薈
  榕樹裝置是整個園區綠色生態節能系統的核心載體。其靈感來源於嶺南的大榕樹。榕樹裝置展示了嶺南文化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態度。創新了提煉嶺南建築元素運用到建築內部空間的設計模式,運用了築景消隱建築的手法,通過底層架空最大限度地為市民提供舒適的戶外活動場所,還有榕樹裝置及綠色生態節能系統的置入。
  方案嶺南園·源嶺南
  項目選取嶺南典型的風景元素:山、水、鄉、塘烘托民眾集體回憶的氛圍,將文化建築與景觀緊密結合,目的是打造大眾尋寶式的趣味博物館公園。建築群如海珠石般散落在湖邊,薈萃成大小不一的院落,形成庭院與建築共生,園中有園的優美佈局。
  方案楚庭六脈連山水越境生
  規劃呈“兩軸一帶”的結構;南北軸“延綠續水、徑入自然”,引花帶、綠廊、連橋承北啟南,續城市生態脈絡,東西軸“繪山理水、精在體宜”,以系列主題園林東西延展,融嶺南文化精髓;濱水帶“水網交錯、詩情畫意”,借水巷、小橋、古榕、茶舍,現嶺南水鄉風情。
  方案傳承·活化——嶺南文化雲平臺
  將構建一個嶺南文化雲平臺,漫步於平臺之上,海珠湖畔,體驗著嶺南文化的博大精深,聆聽著歷史的厚重呈現,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成果如沐春風。嶺南文化雲平臺,根植本土,立足嶺南,不僅給廣州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文化載體,也給廣州註入了一股新的城市活力,必將作為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新名片,精彩呈現。
  方案灰瓦碧水方庭嶺南古今一脈
  一條1500米長的水平橫軸,構成展現嶺南特色的“多彩文化之路”。東西地塊各建立一處公共活動中心。園林建築仿照廣東傳統村落聚族而居的空間形態,環繞雙心簇擁佈置。結合10景,分區佈置粵劇、雜技、舞獅、歌舞、水上音樂會、游船、美食等豐富活動,讓岸上游人、水中游客、臺上演員等相互交錯,流連忘返。
  南方日報記者 劉懷宇 通訊員 穗規宣  (原標題:“四大館”16套方案請您票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cjcasz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